作者:胡夕雯 人气:19
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对工程质量有以下重要影响:
对施工的影响:1. 浇筑难易程度:工作性好的混凝土易于浇筑和振捣密实,能保证混凝土均匀成型,避免出现空洞、蜂窝麻面等缺陷,确保结构的完整性和外观质量。
2. 施工效率:良好的工作性能提高施工的连续性和顺畅性,减少施工停顿和故障,提高施工效率。
对结构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
1. 密实度:工作性不佳可能导致混凝土振捣不充分,内部不密实,从而影响结构的强度和承载能力。
2. 均匀性:工作性差会造成骨料分布不均匀,局部薄弱点增多,降低结构整体的强度和耐久性。
3. 抗渗性: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易引发渗水通道,降低结构抵抗水及其他有害介质侵蚀的能力。
对后续使用的影响:1. 外观质量:如表面不平整、粗糙等,影响建筑物的美观。
2. 长期性能:工作性不合适可能使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更容易出现裂缝、损坏等问题,缩短工程的使用寿命。
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通常可通过以下方法判定:
坍落度(或维勃稠度)试验:
- 坍落度:将拌合物按规定方法装入坍落度筒内,然后垂直提起坍落度筒,测量拌合物因自重坍落的高度。坍落度值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如果坍落度值在设计规定的范围内,则可认为流动性满足要求。
- 维勃稠度:对于坍落度值较小的干硬性混凝土,采用维勃稠度仪来测定,通过观察拌合物在振动状态下的密实过程所需时间来判断其工作性。
观察法:- 直观观察拌合物在搅拌、运输、浇筑等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易于搅拌均匀、运输过程中是否离析、浇筑时是否易于摊铺和振捣等。
经验判断:有经验的施工人员通过对拌合物的外观、手感等进行判断,例如拌合物是否有良好的黏聚性和保水性,是否有石子外漏、浆体流失等异常情况。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判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含义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 流动性:指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或机械振捣作用下,能产生流动并均匀密实地填满模板的性能。
- 黏聚性:混凝土拌合物各组成材料之间具有一定的黏聚力,在施工过程中不致发生分层和离析现象的性能。
- 保水性:混凝土拌合物保持水分不易析出的能力。
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的因素主要有:
- 水泥浆的数量和稠度:在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水泥浆的数量可提高流动性,但过多会导致泌水、离析等;水泥浆稠度(由水灰比决定)越小,流动性越小,但黏聚性和保水性可能较好。
- 砂率:合理的砂率可使拌合物获得良好的工作性。
- 组成材料的性质:包括水泥品种和细度、骨料的种类、粒径、级配、表面特征等。
- 外加剂:可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
- 时间和温度:拌合物随着时间延长会逐渐变得干稠,流动性降低;温度升高也会使流动性降低。
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的概念:是指混凝土拌合物易于施工操作(搅拌、运输、浇筑、捣实)并能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性能,又称和易性。
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水泥浆的数量与稠度:在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水泥浆越多,流动性越大,但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水泥浆稠度越小,流动性越大,但可能导致拌合物离析、泌水。
2. 砂率:合理的砂率能使拌合物获得良好的工作性。
3. 组成材料的性质:如水泥的需水性、骨料的粒径、形状、表面粗糙度等。
4. 外加剂:加入适当的外加剂可改善工作性。
5. 时间和温度:拌合物随着时间延长会逐渐变得干稠,流动性减小;温度升高也会使流动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