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可安 人气:23
单片机串行口通常具有以下几种工作方式及相应特点和应用场景:
方式 0:- 特点:同步移位寄存器方式,常用于扩展并行 I/O 口。
- 应用场景:如简单的并行数据输入输出扩展、与移位寄存器芯片进行数据交互等。
方式 1:- 特点:8 位异步通信方式,波特率可变。
- 应用场景:一般的异步串行通信,如与其他设备进行短距离、较低速率的数据传输,如与传感器、简单的外部设备通信等。
方式 2:- 特点:9 位异步通信,可多机通信,波特率固定。
- 应用场景:适用于多机通信系统中,实现主从式通信。
方式 3:- 特点:同方式 2,但波特率可变。
- 应用场景:类似方式 2,但更灵活地适应不同波特率需求的多机通信场景。
单片机串行口的不同工作方式使其能够适应多种不同的通信需求和应用场景,开发者可以根据具体的项目要求选择合适的工作方式。
单片机的串行口通常由以下一些主要功能部件组成及其作用:
1. 发送数据缓冲器:用于暂存要发送的数据。
2. 接收数据缓冲器:用来存放接收到的数据。
3. 发送控制器:控制数据的发送过程,包括启动发送、数据移位等操作。
4. 接收控制器:负责控制数据的接收,如检测起始位、进行数据移位接收等。
5. 波特率发生器:产生串行通信所需的波特率时钟信号,以确定数据传输的速率。
6. 移位寄存器:在发送和接收数据时进行逐位的数据移位操作。
单片机串行口常见的工作方式及特点、应用场景如下:
方式 0:- 特点:同步移位寄存器方式,波特率固定为晶振频率的 1/12。
- 应用场景:常用于扩展并行输入或输出口,如简单的 LED 显示控制等。
方式 1:- 特点:8 位异步通信,波特率可变。
- 应用场景:一般的异步串行通信,如与其他设备的数据交互、短距离通信等。
方式 2:- 特点:9 位异步通信,可设置第 9 位数据用于多机通信控制,波特率固定。
- 应用场景:适用于多机通信系统中,区分地址和数据。
方式 3:- 特点:与方式 1 类似,但波特率可变,也是 8 位异步通信。
- 应用场景:对波特率有特殊要求的异步通信情况。
单片机串行口工作于方式 1 是 10 位异步通信方式。
在方式 1 下,数据位为 8 位,还有 1 位起始位(低电平)和 1 位停止位(高电平)。波特率是可变的,由定时器 1 的溢出率决定。
这种方式常用于一般的异步串行通信,可以实现较为灵活的数据传输。
具体的特性和功能还需结合具体的单片机型号和相关技术文档进一步深入了解。
所以括号中可以填入“10 位异步通信方式”等类似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