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摔伤后应该如何正确处理需要立刻就医吗

作者:杨舒念 人气:27

一、摔伤后应该如何正确处理需要立刻就医吗

摔伤后正确的处理方法大致如下。

- 观察和休息:首先观察受伤情况,避免进一步活动受伤部位,原地休息。

- 伤口处理:如果有皮肤破损、出血,可先用干净纱布或毛巾按压止血,小的伤口可自行清洁后用碘伏消毒包扎。

- 冷敷:伤后 72 小时内可对受伤部位进行冷敷,每次 15~20 分钟,每天数次,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 抬高患肢:如四肢受伤,可适当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是否需要立刻就医,取决于摔伤的严重程度,以下情况通常建议及时就医。

- 严重疼痛且不能缓解。

- 受伤部位明显肿胀、畸形、活动严重受限。

- 有大量出血难以止住。

- 出现头晕、恶心、呕吐、意识不清等。

- 怀疑有骨折、关节脱位、重要神经血管损伤等。

- 经过自行处理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摔伤后要根据具体情况妥善处理,必要时及时就医检查和治疗。如果不确定病情严重程度,就医评估是比较稳妥的做法。

二、摔伤之后应该注意什么

摔伤后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 观察症状:密切观察受伤部位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畸形、出血等情况,以及有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全身症状。

2. 休息制动:避免受伤部位进一步活动和负重,以利于恢复。

3. 伤口处理:如有皮肤破损,及时清洁消毒,避免感染,较大较深的伤口可能需要就医进行清创缝合等处理。

4. 冷敷热敷:伤后 72 小时内可冷敷,减少出血和肿胀,72 小时后可热敷促进淤血吸收和消肿。

5. 抬高患肢:有助于减轻肿胀。

6. 及时就医:如果疼痛剧烈、肿胀明显、活动严重受限、出现畸形或怀疑有骨折、脱位、重要脏器损伤等,应尽快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如 X 光等检查。

7. 药物治疗: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

8. 定期复查: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了解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9. 康复锻炼:在医生指导下适时进行康复锻炼,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但避免过早过度运动。

10. 生活护理: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保证充足营养,有助于恢复。

三、摔伤后需要注意些什么

摔伤后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 观察症状:密切观察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伤口出血、有无畸形等情况。若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改变等,可能提示颅脑损伤;胸部、腹部摔伤后出现呼吸困难、腹痛等异常要警惕内脏损伤。

2. 休息制动:受伤部位应适当休息,避免进一步活动加重损伤。

3. 伤口处理:有伤口时,根据伤口情况进行清洁、消毒,避免沾水,防止感染。较大较深的伤口可能需要清创缝合。

4. 冷敷与热敷:伤后 72 小时内可冷敷以减轻肿胀和疼痛,72 小时后可热敷促进淤血吸收和恢复。

5. 抬高患肢:如四肢摔伤,可适当抬高患肢,利于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6. 避免负重:如肢体摔伤,恢复期间应避免过早负重行走或用力。

7. 合理用药:疼痛明显可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

8. 及时就医:如果症状严重、持续不缓解或出现特殊不适,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如 X 光等检查以排除骨折等情况。

9. 营养支持:保证充足营养,有助于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10. 康复锻炼: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宜的康复锻炼,以促进功能恢复,但要避免过度锻炼。

四、摔伤之后需要注意什么

摔伤后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 观察症状:密切观察受伤部位的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出血等情况,以及有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全身症状。

2. 休息: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受伤部位进一步损伤。

3. 伤口处理:如有皮肤破损,及时清洁消毒,避免感染。较小的表浅伤口可自行处理,较大或较深伤口应及时就医清创处理。

4. 局部制动:根据受伤情况适当限制受伤部位活动,可借助绷带、夹板等进行固定。

5. 冰敷:伤后早期(通常 72 小时内)可对受伤部位冰敷,每次 15~20 分钟,每天数次,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

6. 抬高患肢:如四肢受伤,休息时可适当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7. 避免负重:下肢摔伤后避免过早负重行走,以免影响恢复。

8. 用药: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

9.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严重疼痛、肿胀持续不缓解、活动明显受限、伤口感染、大量出血、出现骨折移位等异常表现,或伴有严重的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可能需要 X 光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损伤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复位、固定、手术等。

10. 后续护理: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后续治疗和康复锻炼,定期复查。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摔伤处理方法有所不同,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