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梁浅 人气:23
控制工作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关键要素和方法:
关键要素:1. 标准:明确的、可衡量的目标或指标,是衡量实际绩效的基准。
2. 偏差:实际绩效与标准之间的差异。
3. 信息:准确、及时的信息反馈,以便了解实际情况。
方法:1. 预先控制(前馈控制):在活动开始之前进行控制,通过对投入的控制来预防问题的发生,如对人员的筛选、原材料的检验等。
2. 现场控制(同期控制):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实施的控制,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偏差,例如生产线上的质量监督。
3. 事后控制(反馈控制):在活动完成后,根据实际结果与标准的差异采取措施,主要用于经验教训,为未来改进提供依据。
4. 直接控制:着眼于培养更好的管理人员,使他们能熟练地应用管理的概念、技术和原理,能以系统的观点来进行和改善他们的管理工作,从而防止出现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不良后果。
5. 间接控制:通过建立控制系统和控制机制来进行控制,如制定规章制度、预算控制等。
控制工作的基本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确立标准:确定控制的目标、指标或规范,这是衡量实际绩效的依据。
2. 衡量绩效:通过各种手段收集实际工作的结果信息,并与确立的标准进行比较。
3. 比较分析:将实际绩效与标准进行对比,找出偏差。
4. 纠正偏差:根据偏差情况,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使工作回到正确轨道。
控制工作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反映计划要求原理:控制是实现计划的保证,计划越是明确、全面、完整,控制越能有效反映计划的要求,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
2. 组织适宜性原理:控制必须与组织结构相适应,不同的组织结构具有不同的控制方式和重点。
3. 控制关键点原理:应抓住活动过程中的关键和重点进行局部的和重点的控制,这样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例外原理:管理者应将主要精力集中于那些超出一般情况的特别好或特别坏的情况,即例外情况。
5. 直接控制原理:通过提高管理者素质,使他们能熟练地应用管理的概念、技术和原理,能以系统的观点来进行和改善他们的管理工作,从而防止出现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不良后果。
6. 控制趋势原理:对控制对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持续的跟踪监测,以提前采取措施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以下是对控制工作原理的简述:
控制工作基于以下几个主要原理:
1. 反映计划要求原理:控制的目的是确保实际工作与计划相一致,通过对计划目标的衡量和反馈来指导行动,使各项活动不偏离计划轨道。
2. 组织适宜性原理:控制系统应与组织结构相匹配,明确责任和权限的划分,以便有效地进行控制。
3. 控制关键点原理:关注那些对计划目标实现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和环节,通过重点控制这些关键点来提高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4. 例外原理:着重处理那些超出常规的、例外的情况,将主要精力放在解决重大偏差和问题上。
5. 直接控制原理:通过提高管理者素质和下属工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地做事,从而减少对间接控制的依赖,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
6. 控制趋势原理:不仅关注当前的实际情况,还要分析和把握工作的发展趋势,以便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预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