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鹿绫 人气:25
内窥镜清洗工作站的一般清洗流程如下:
1. 预清洗:将使用后的内窥镜从患者体内取出后立即进行初步冲洗,去除表面的大块污物和残留组织等。
2. 酶洗:将内窥镜放入含有酶清洁剂的槽中浸泡,以分解附着的蛋白质等有机物。
3. 冲洗:用流动水彻底冲洗内窥镜,去除酶液和已分解的污物。
4. 浸泡消毒:根据要求将内窥镜放入合适的消毒剂中进行浸泡消毒,以杀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5. 再次冲洗:用无菌水冲洗,去除残留的消毒剂。
6. 干燥:使用气枪等工具吹干内窥镜的管腔和表面。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清洗流程和要求可能因内窥镜的类型、使用场景以及医疗机构的规定而有所不同。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和指南,以确保清洗消毒的效果,保障医疗安全。
内窥镜清洗工作站的一般清洗流程如下:
1. 预清洗:将使用后的内窥镜表面的污物初步冲洗掉。
2. 酶洗:使用含酶的清洗液浸泡或冲洗内窥镜,以分解有机物等污染物。
3. 冲洗:用清水彻底冲洗掉酶液和残留污染物。
4. 浸泡消毒(根据需要):将内窥镜浸泡在合适的消毒剂中进行消毒。
5. 再次冲洗:冲净消毒剂残留。
6. 干燥:使用干燥设备或气枪等将内窥镜干燥,防止潮湿滋生细菌。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内窥镜以及不同的清洗工作站可能在具体步骤和细节上会有一定差异,清洗过程应严格遵循相关设备的操作指南和医疗机构的规定。
《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2016 版)对于保障内镜诊疗的安全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该规范详细规定了软式内镜清洗消毒的各个环节和要求,包括清洗消毒的流程、使用的设备和用品、人员操作规范、监测与质量控制等方面。其目的是确保内镜在使用后能得到正确、有效的清洗和消毒,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具体内容涉及内镜的预处理、测漏、清洗、漂洗、消毒、终末漂洗、干燥等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规范等。
医疗机构和相关人员严格按照这一规范执行,对于保障患者安全、预防医源性感染至关重要。你还想了解关于这个规范的哪些具体内容呢?
以下是一份关于内窥镜清洗消毒操作技术规范的示例,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内窥镜清洗消毒操作技术规范
一、目的为确保内窥镜使用的安全、有效,规范内窥镜清洗消毒操作流程,预防交叉感染。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机构内所有内窥镜的清洗消毒操作。
三、人员要求1. 从事内窥镜清洗消毒的工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2.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和感染防控措施。
四、清洗消毒设施与用品1. 配备专用的清洗消毒槽、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等。
2. 准备合格的清洗消毒剂,如多酶洗液、消毒剂等。
3. 有必要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五、操作流程1. 预处理- 内镜使用后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污物,反复送气与送水至少 10 秒,取下内镜并装好防水盖,置合适的容器中送清洗消毒室。
2. 测漏- 每次清洗前应进行测漏试验,确认内镜无渗漏。
3. 清洗- 将内镜放入清洗槽,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同时将操作部清洗干净。
- 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等可拆卸部分,用小刷刷洗,超声清洗。
- 用多酶洗液浸泡、刷洗内镜各部位,时间不少于规定时间。
4. 漂洗- 用流动水彻底冲洗内镜及各部件。
5. 消毒- 根据内镜类型选择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消毒,严格按照消毒剂使用说明操作,确保消毒时间。
6. 终末漂洗- 用无菌水或过滤后的纯化水进行终末漂洗。
7. 干燥- 用干燥设备或无菌纱布擦干内镜外表面,吹干内镜管道。
六、质量控制1. 定期监测清洗消毒效果,如采用生物学监测等方法。
2. 对清洗消毒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测。
3. 记录清洗消毒的全过程,包括操作时间、人员、使用的清洗消毒剂等。
七、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和时间要求。
2. 防止内镜及配件的损坏。
3. 消毒剂应定期更换,确保其有效性。
4. 工作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
以上规范应严格执行,如有违反,应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同时,应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的更新及时修订本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