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正文

1949年就业前景如何当时的社会环境对就业有何影响

作者:马子赫 人气:9

一、1949年就业前景如何当时的社会环境对就业有何影响

1949 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就业状况和前景具有以下特点和受到以下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1. 经济基础薄弱:长期的战争破坏,导致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工业生产水平低下,农业生产方式落后,这限制了就业岗位的数量和质量。

2. 产业结构失衡:农业占据主导地位,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滞后,就业机会主要集中在农业领域,而工业和服务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对较少。

3. 教育水平低下:大部分人口文化素质不高,缺乏专业技能和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的层次和范围。

4. 政策导向: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开始着手恢复和发展经济,重点发展重工业和基础工业,这在一定时期内带动了相关领域的就业。

5. 社会稳定需求: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安置失业人员,例如组织劳动就业合作社等。

总体而言,1949 年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但随着国家经济的逐步恢复和发展,就业状况也在不断改善。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业政策的阶段性特征及主要原因

以下是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业政策的阶段性特征及主要原因”的相关内容:

一、阶段性特征

1. 计划经济时期(1949 - 1978 年)

- 统包统配:国家对城镇劳动力实行统一安排就业,劳动力的分配由政府主导。

- 固定用工制度:劳动者一旦就业,工作岗位相对固定,流动性较小。

2. 改革开放初期(1978 - 1992 年)

- 劳动就业制度改革起步:开始引入市场机制,实行“三结合”就业方针,即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

- 打破“铁饭碗”:逐步推行劳动合同制,企业用工自主权有所扩大。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时期(1992 - 2002 年)

- 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初步形成:劳动力市场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就业政策更加注重市场调节。

- 下岗再就业:国有企业改革导致部分职工下岗,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政策。

4. 新世纪以来(2002 年至今)

- 积极就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强调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注重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 统筹城乡就业: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推动城乡就业一体化发展。

- 关注重点群体就业:针对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出台专门的就业扶持政策。

二、主要原因1. 经济体制变革

-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要求就业政策从政府主导转向市场调节,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2. 产业结构调整

- 不同阶段产业结构的变化,导致就业结构相应调整,就业政策也需随之改变以促进劳动力在不同产业间的合理配置。

3. 社会发展需求

-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就业质量、就业公平等方面的要求提高,就业政策需要不断完善以满足这些需求。

4. 应对突发事件和挑战

- 如国有企业改革带来的下岗问题、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冲击等,需要及时出台相应的就业政策来稳定就业局势。

5. 国家发展战略转变

- 从注重经济增长速度到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和民生改善,就业政策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业政策的阶段性特征是与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其调整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就业需求。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就业政策的基本特点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就业政策呈现出以下基本特点:

1. 政府主导:政府在就业工作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通过制定政策、统筹规划和直接组织安排,解决就业问题。

2. 重点保障:优先保障重点群体的就业,如复员军人、失业工人等,以维护社会稳定。

3. 计划调配: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力计划调配,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有计划地分配劳动力资源。

4. 发展工业吸纳就业: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通过工业项目的建设创造就业岗位。

5. 鼓励自谋职业: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个体劳动者自谋职业,以补充就业渠道。

6. 劳动培训: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适应新的工作岗位需求。

7. 城乡有别:城乡就业政策存在差异,农村主要依靠农业生产吸纳劳动力,城市则通过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来解决就业。

8. 强调稳定:就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维护社会稳定为重要考量,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这些特点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当时解决就业问题、促进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1949年之前的中国社会情况

1949 年之前的中国社会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政治上,封建专制统治腐朽,军阀割据,政治动荡不安。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干涉中国内政。

经济上,以自然经济为主,但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下逐渐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艰难发展,但受到外国资本、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的多重压迫。广大农民遭受沉重的剥削,生活困苦。

社会方面,贫富差距悬殊,底层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教育水平低下,文盲率极高。医疗卫生条件差,疫病流行。

军事上,军事装备落后,军队战斗力参差不齐。

文化上,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社会思潮纷繁复杂。

1949 年之前的中国社会面临着诸多严重的问题和挑战,人民渴望改变现状,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幸福。